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

香港製造 - 旅遊巴士

估唔到平時成日見到咁豪華嘅旅遊巴士,係香港自家產物!感動極!

激讚港工人 旅巴廠拒北上 「10元人工做足9.9」
2011年5月30日

【明報專訊】雖然香港大部分工業已北上發展,但仍有部分工業家認為香港有獨特優勢,沒有放棄香港這片福地,旅遊巴生產商吳家榮便是其中一人。吳家榮的故事要從08年廣深高速公路一旅巴意外說起,當時一輛旅巴高速撞向貨櫃車尾,掃毁30米防撞欄、衝下數米草坡翻側,但11名乘客僅受輕傷。這架硬淨旅巴不是歐洲名牌,而是吳家榮的港產巴士。他多次強調,維持質量和安全,是香港製造業的 「前途」。

資深員工月薪至少3萬

相較內地車廠動輒逾百萬呎,大批員工在生產線上「倒模」旅遊巴,在香港,仍有小型車廠默默堅持「人性化」完成每一步驟。中港車身製造廠位於錦田,8萬方呎車廠放滿剛搭好的車架和測試中的旅遊巴。那次意外後,老闆吳家榮將「硬淨巴」放在廠內展覽了一年多作生招牌。他表示,該廠每年會到歐洲車展交流新一季概念,由設計、製作車架、內飾等,全由香港員工一手一腳完成。全廠聘約60人,一眾「大師傅」身價亦絕不低,5年年資以上的,月薪至少3萬元。這個價錢,在內地可以聘用不少人,但吳家榮不以為然。「你付香港工人10元,他做足9.9元給你﹗」香港工人還會給他提意見,一同改進技術。

勝在度身訂做 駐港部隊幫襯

吳家榮指出,除了手工,香港製造的旅遊巴勝在度身訂做。他舉例,簡單如軚盤位置、高度限制,以至調節設計以迎合香港路面的寬度和彎位,均非外國或內地輸入車輛可比。車廠客人都是香港人,大客戶包括迪士尼樂園、中旅社、流動眼科醫院,甚至駐港部隊。

儘管受到港客歡迎,車廠一直面臨內地車的競爭,尤其金融海嘯後銷情續跌。內地車每輛售100萬元,工資、原材料均比港貨平,一間車廠年產量可達2000至3000架,銷港僅約3%稅。反觀一輛港產旅巴售150萬元,未算工資只計材料已用去80萬元瑞典名廠底盤,引擎則來自瑞典及德國、法國地板、日本鋼材,年產僅80至100輛,盈利有數得計。

廠細新血少 憂最終搬內地

然而,吳家榮仍堅持在港設廠,冀把香港車發揚光大。在吐露港公路上駕駛,迎面而來十居其九的旅巴均為其車廠出產,吳常跟伙計們笑道「李嘉誠啲樓唔識郁,但迎面而來的都是我們的車﹗」該車廠正與台灣電動車公司合作,為電動旅遊巴製作車架,預計今年內引入市場,吳的拍檔周瑞興坦言,香港廠房面積小,加上愈來愈少人入行,最終或迫於無奈搬回內地經營,屆時可能又一個香港品牌淹沒在內地。

明報記者 袁柏恩

沒有留言: